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运输管理》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211004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
编 制 苗洁莹
审 核 于晓胜
制订日期 2016-09
《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运输管理》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物流管理》专业,适应于周学时为3学时、每学期课时48课时。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运输管理》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运输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统筹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输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严谨、认真、踏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能够适应物流行业工作操作时间;熟悉当地运输线路和运输市场供求信息;熟悉货物特性,具有货物配载和加固规划和设计能力;具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协助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学》、《物流设施与设备》、《仓储管理》,后续课程有《物流信息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等课程。本课程以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为核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操作性。
四、课程基本理念
《运输管理》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运输管理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为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实务操作的统一,提高学生运用运输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运输行业的最新发展为依据,根据物流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河南省对物流运输人才需求和物流运输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根据物流运输各职能活动的实践应用的要求,参照国家的物流师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运输理论知识和运输管理应用的研究,注重与运输作业过程实际紧密相关的物流管理应用,真正把立足点放到实际工作应用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
结合本校的教学和实训,教学实训并重的办学特色,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物流管理综合应用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物流运输管理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物流运输管理综合掌握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运输管理综合掌握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运输管理教学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运输管理实训和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一)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岗位特点确定课程的目标
(二)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项目
(三)根据课程项目涉及的内容确定学习模块
(四)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真正提高了能力。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2学时;本课程3学分;
考核标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组讨论、实践调研及完成各个项目设计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或综合项目,占总成绩的70%。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本课程经过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和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要求,并对运输管理任务进行分解,找出工作任务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且参照物流职业标准制定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经过探索形成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业务功能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按照运输的主要功能把课程从传统的以章节为单位的讲解转变为以运输的主要业务功能为模块来讲授;针对每个业务功能模块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该功能在运输企业运作中的实际工作过程,各环节逐一讲授。将各业务功能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根据实际需要构筑教学体系,围绕企业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设计和课时分配。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学历进修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校企之间有序流动,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重视实训教材建设贯穿物流业务管理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产学双方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训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把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方面,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扩大实践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范围,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与市场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了解物流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物流运输的有关法律法规;
(3)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4)熟悉物流运输成本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方法;
(5)掌握各种运输单证的填制要求与原则;
(6)掌握货物的分类与特点及其对物流运输的影响;
(7)掌握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的组织与管理业务流程;
(8)了解特殊货物运输业务流程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
(1)能通过实地调研等手段对物流市场和本地交通运输条件进行调研;
(2)能根据货物特点、客户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及其组合能力;
(3)能进行运输成本预算和控制;
(4)会进行运输报价、制定运输方案、执行和评估运输服务;
(5)会编制各种运输单证;
(6)会进行运输安全管理;
(7)会进行特种货物运输业务处理;
(8)能规避运输风险与保险。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表达和自学能力;
(3)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遵纪守法、遵守各种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的正确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最大的创新与特点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运输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进行链式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实验室、仿真物流软件教学,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物流技能。
理论教学突出启发诱导式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讲解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运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便于落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引入目标式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标的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以将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为目标。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的物流运作模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建议 |
理论 |
实验 |
小计 |
第一章 |
物流运输管理概论 |
2 |
|
2 |
第二章 |
物流运输方式及业务 |
4 |
2 |
6 |
第三章 |
物流运输决策 |
8 |
4 |
12 |
第四章 |
物流运输成本 |
4 |
|
4 |
第五章 |
物流运输合同管理 |
2 |
|
2 |
第六章 |
整车运输管理 |
4 |
3 |
7 |
第七章 |
集装箱运输管理 |
2 |
|
2 |
第八章 |
零担货物运输管理 |
4 |
3 |
7 |
第九章 |
国际联合运输管理 |
2 |
|
2 |
第十章 |
智能运输技术 |
2 |
|
2 |
第十一章 |
特殊货物运输管理 |
2 |
|
2 |
合计 |
36 |
12 |
48 |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物流运输管理概论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性能、种类;掌握运输市场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运输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了解我国“绿色运输”的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性能、种类。
表2.1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流运输管理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 |
1.运输市场的一些基本知识 |
掌握运输市场的一些基本知识 |
2.运输质量管理相关知识 |
了解运输质量管理相关知识 |
第二节载运工具 |
|
1.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 |
2.各种运输工具的性能 |
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性能 |
3.各种运输工具的种类 |
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种类 |
第三节绿色运输 |
|
我国“绿色运输”的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了解我国“绿色运输”的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第二章物流运输方式及业务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划分;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和有缺点;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业务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知晓各种运输方式适合的运输范围。
教学重点: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业务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表2.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流运输方式的分类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各种运输方式的划分 |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划分 |
第二节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 |
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 |
2.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
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
第三节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业务 |
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业务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知晓各种运输方式适合的运输范围 |
第三章 物流运输决策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认识到物流运输决策是整个物流决策的核心之一;了解物流运输决策的过程;熟悉决策中的主要环节;学习并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决策方式;了解运输优化的概念、内容、作用;掌握运输优化方法,特别是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决策方式。
表2.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 |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运输方式的选择 |
学习并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 |
第二节物流运输路线确定 |
1.物流运输决策是整个物流决策的核心之一 |
认识到物流运输决策是整个物流决策的核心之一 |
2.物流运输决策的过程;熟悉决策中的主要环节 |
了解物流运输决策的过程;熟悉决策中的主要环节 |
3.运输线路的确定、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决策方 |
学习并掌握运输线路的确定、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决策方式 |
第三节物流运输优化 |
运输优化的概念、内容、作用;运输优化方法,特别是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了解运输优化的概念、内容、作用;掌握运输优化方法,特别是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第四章 物流运输成本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运输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关系;掌握物流成本的基本结构;熟悉运输成本的分类;理解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特征和计算方式;掌握运输隐性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教学重点: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特征和计算方式;运输隐性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表2.4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运输成本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讨论和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运输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关系 |
了解运输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关系 |
2.物流成本的基本结构 |
掌握物流成本的基本结构 |
3.运输成本的分类 |
熟悉运输成本的分类 |
第二节运输成本控制 |
1.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
理解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
2.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特征和计算方式 |
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特征和计算方式 |
3.运输隐性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 |
掌握运输隐性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三节开展合理化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
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
掌握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
第五章 物流运输合同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运输合同的内涵及特征;掌握运输合同的类型;掌握运输责任的划分;熟悉运输纠纷的类型;掌握运输纠纷解决的办法及过程。
教学重点:运输纠纷解决的办法及过程。
表2.5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运输合同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运输合同的内涵及特征 |
了解运输合同的内涵及特征 |
2.运输合同的类型 |
掌握运输合同的类型 |
第二节运输责任划分 |
1.运输责任的划分 |
掌握运输责任的划分 |
第三节运输合同纠纷解决 |
运输纠纷的类型,运输纠纷解决的办法及过程 |
熟悉运输纠纷的类型,掌握运输纠纷解决的办法及过程 |
第四节运输保险 |
1.运输保险 |
了解运输保险 |
第六章 整车运输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了解整车运输的涵义、生产过程及组织原则;掌握整车货物运输的基本业务;了解货物装卸作业的涵义、方法和作业的组织工作;熟悉整车运输的结算方法。
教学重点:整车运输的结算方法。
表2.6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整车运输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整车运输的涵义 |
了解整车运输的涵义 |
2.整车运输的生产过程 |
了解整车运输的生产过程 |
3.整车运输的组织原则 |
了解整车运输的组织原则 |
第二节整车货物运输业务 |
1.整车货物运输的基本业务 |
掌握整车货物运输的基本业务 |
第三节货物装卸 |
货物装卸作业的涵义、方法和作业的组织工作 |
了解货物装卸作业的涵义、方法和作业的组织工作 |
第四节整车货物运输结算 |
1.整车运输的结算方法 |
熟悉整车运输的结算方法 |
第七章 集装箱运输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认识集装箱运输行业;了解集装箱运输的概念、特点,以及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熟悉集装箱的概念、特点、种类、规格,以及集装箱货物的种类和拼装;掌握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确定和托盘化运输的优点、特征;掌握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确定方法及集装箱作业程序;具备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及集装箱作业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及集装箱作业管理。
表2.7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集装箱运输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集装箱运输行业 |
认识集装箱运输行业 |
2.集装箱运输的概念、特点 |
了解集装箱运输的概念、特点 |
3.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 |
了解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 |
第二节集装箱 |
1.集装箱的概念、特点 |
熟悉集装箱的概念、特点 |
2.集装箱的种类 |
熟悉集装箱的种类 |
3.集装箱的规格 |
熟悉集装箱的规格 |
第三节集装箱货物种类及拼装 |
集装箱货物的种类和拼装 |
熟悉集装箱货物的种类和拼装 |
第四节集装箱运输方式 |
1.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确定方法 |
掌握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确定方法 |
2.集装箱运输方式的集装箱作 业程序 |
掌握集装箱运输方式的集装箱作业程序 |
第五节集装箱运输作业程序 |
1.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
具备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
2.选择合适的集装箱作业管理能力 |
具备选择合适的集装箱作业管理能力 |
第八章 零担货物运输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零担货物运输的概念和特点;熟悉零担运输的组织工作和零担运输作业程序;掌握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技能,以满足物流作业的基本需要。
教学重点: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技能。
表2.8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零担货物运输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零担货物运输的概念 |
了解零担货物运输的概念 |
2.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 |
了解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 |
第二节零担货物运输组织与趋势 |
1.零担运输的组织工作 |
熟悉零担运输的组织工作 |
第三节零担货物运输作业程序 |
零担运输作业程序 |
熟悉零担运输作业程序 |
第四节零担车辆的配装 |
1.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 |
掌握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理论 |
2.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业务技 能 |
掌握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业务技能 |
3.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的 |
满足物流作业的基本需要 |
第九章 国际联合运输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国际联合运输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大陆桥运输的不同方式;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及组织形式;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营与管理。
教学重点: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营与管理。
表2.9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联合运输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国际联合运输的含义 |
了解国际联合运输的含义 |
2.国际联合运输的特点 |
了解国际联合运输的特点 |
第二节大陆桥运输 |
1.大陆桥运输的不同方式 |
掌握大陆桥运输的不同方式 |
第三节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
国际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及组织形式 |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及组织形式 |
第四节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和运营 |
1.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营 |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营 |
2.国际多式联运的管理 |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的管理 |
第十章 智能运输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现状及意义;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及应用;掌握GIS的行业应用;掌握GPS技术的特点、构成及在运输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及应用。
表2.1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智能运输系统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现状 |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现状 |
2.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意义 |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意义 |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
1.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
2.智能运输系统的系统构成 |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系统构成 |
3.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 |
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 |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应用 |
GPS技术的特点、构成及在运输中的应用 |
掌握GPS技术的特点、构成及在运输中的应用 |
第十一章特殊货物运输管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危险货物的概念、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超限超载货物的概念、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特征;理解危险货物运输组织的法规和管理;掌握各特殊货物的包装、装卸和运输要求。
教学重点:特殊货物的包装、装卸和运输要求
表2.11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危险货物运输概述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
1.危险货物的概念、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 |
了解危险货物的概念、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 |
2.危险货物运输组织的法规和 管理 |
理解危险货物运输组织的法规和管理 |
3.各特殊货物的包装、装卸和运输要求 |
掌握各特殊货物的包装、装卸和运输要求 |
第二节超限货物运输的工作程序 |
1.超限超载货物的概念 |
了解超限超载货物的概念 |
2.超限货物运输的工作程序 |
了解超限货物运输的工作程序 |
第三节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组织 |
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特征及运输组织 |
了解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特征及运输组织 |
(二)实验课
为了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安排12个课时的实验课程。
表3.1 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实验要求
序号 |
实验内容 |
学时 |
要求 |
实验类型 |
分组要求 |
必 做 |
选 做 |
演示 |
验证 |
综 合 |
设 计 |
自 主 |
1 |
运输线路规划 |
2 |
√ |
|
|
|
|
|
|
|
2 |
运输车辆装载 |
2 |
√ |
|
|
|
√ |
|
|
|
3 |
运输合理化设计 |
2 |
√ |
|
|
√ |
|
|
|
|
4 |
整车运输软件 |
3 |
√ |
|
|
|
√ |
|
|
|
5 |
整车运输软件 |
3 |
√ |
|
|
|
√ |
|
|
|
合计 |
12 |
|
|
|
|
|
|
|
|
根据实验性质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运输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进行链式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实验室、仿真物流软件教学,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物流技能。
理论教学突出启发诱导式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讲解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本校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运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研等实践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便于落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课堂讲授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针对性的情境案例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融“教、学、用”于一体。
1、课堂讲授。对原理、热点、前沿性的理论问题采用启发诱导方法、比较法,并以实例论述;具体内容在启发式介绍基础上,结合案例予以讲解。讲解中强调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介绍学科新成就、新发展。加强了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同时拓宽了学生视野。
2、课堂案例教学。针对运输管理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多种方案的案例。案例教学占本课程总教学时数20%。按教学大纲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在课堂上讲授,然后再到实训室模拟。
3、指导性自学。每节课后留下与本节课相关的思考题,内容涉及本节课主要内容及其他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通过思考题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并复习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强阅读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多用多媒体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为互动形式。
1、课堂教授。
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重点讲解、多媒体教学、看录像、案例分析、难点 辅导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讨论法。
选取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主要是对不同物流运输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学习讨论,力求使学生学完后即可在相关的企业上岗操作。
3、教学游戏。
对运输过程中的各项决策运作进行练习,给出运输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
4、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如供应商、物流经理、客户、承运人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运输活动的基本流程,体验运输活动中的信息流传递。
5、实践教学。
到一些优秀物流运输企业进行参观,由企业家现身说法,然后进行讨论。这种方法直观,易为学生所接受。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成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安排学生到物流运输公司参观现场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生也可以自己到物流运输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6、物流软件操作。
学生通过操作运输管理软件,进一步熟悉运输业务流程,了解运输的各种运作模式,熟悉运输管理的各关系方,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业设计。
通过调查,实际企业的基本流程,发展趋势,规划设计,通过自己的设计,大家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共同提高。
8、自学。
学生自学在本门科学中显得至关重要,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能力锻炼的一大项。因此,加强对学生自学方向和途径的引导和督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 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必修,考试课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学期综合考核,成绩 :3/7
平时:30%,主要指标:实验考核20%;课堂发言、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作业、出勤共占10%。
期末:70%, 形式:闭卷
(三)试题类型及权重
1.选择题:占20%
2.判断题:占10%
3.问答题:占15%
4.论述题:占15%
5.业务操作题:占30%
6.案例分析题:占10%
(四)试题目标定位
1.选择题: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样题:下列哪个不是运输结点( )。
A、商场 B、货场C、飞机场 D、管道站
2.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样题:整车运输非常适合商品流通中品种繁多,小批量、多批次、价高贵重、时间紧迫的商品。( )
3.问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样题:直达式零担班车具有什么特点?
4.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分析能力
样题:试论述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5.业务操作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样题:某企业现有汽车集装箱一辆,箱体内壁长、宽、高尺寸为:2.6米、1.8米、1.8米。现需将二批货运送,一批为饮料,有300件,每件大小尺寸为:0.3米、0.25米、0.2米。剩下的空间装方便面,方便面每件大小尺寸为:0.3米、0.2米、0.1米。如果不考虑装车的空间。问:这一辆车装完饮料后,还能装多少件方便面?
6.案例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样题:有一销售企业,主要对自己的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配送方法为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立即组织装车送货,结果经常造成送货车辆空载率过高,同时往往出现所有车都派出去而其他用户需求满足不了的情况。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
问题:(1)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买车来解决送货效率低的问题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决策人,你会如何解决此问题。
三、教材建议
本课程选的教材为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规划教材,该教材获得业界一致好评,2015年4月出第二版。根据课程发展和强化应用操作的需要,更能突出高校应用型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对实践学习,最好选用工学结合教材。本课程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后,可以自编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和建议
逐步建立相关的课程资源库。二年内编写学生学习指导、思考与练习、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使其公布在校园网上,扩充性教学资料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知识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制作《运输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使课堂教学实现电子化。三年内建设本课程的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教师熟知运输管理工作内容,熟知运输管理相关知识点,能够熟练的对运输管理相关岗位作业进行操作。有多种媒体教室,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环境。
在实践教学上,改变过去在课堂讲解方式,在校内,学生能全部进入物流实训中心、物流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发现企业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直观感觉,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外,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教材选用
21世纪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规划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张理、 刘志萍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二)参考资料
1.《运输管理》傅莉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6
2.《物流运输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李文翎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06
3.《运输管理与实务》,吴小燕 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07-01
4.《运输管理》(美)约翰.J.科伊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6
5.《运输管理》许淑君,尹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2-01
6.各类物流期刊
7.电子图书及相关资料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编写人
苗洁莹
(二)审核人
于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