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111005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
编 制 李海燕
审 核 于晓胜
制订日期 2016-09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物流信息管理》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物流管理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适应于周学时为3学时、每学期课时48课时。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就是信息技术和供应链一体化,而供应链一体化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本课程有助于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物流科技的发展。它以《物流管理》为学习基础,与《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学》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通过课程的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物流业务流程中各环节中必备的物流信息技术,如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物流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技术;学生能够独立收集和整理信息,会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收集物流信息,优化物流管理过程,为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供技术手段,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人才又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急迫的需求。
四、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物流信息管理在改进管理手段、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此门课程要面向全体物流专业级物流相关专业的学生,注重物流专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注重倡导目标驱动
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物流管理综合应用操作能力的提高。
3.注重过程评价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综合掌握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管理综合掌握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应用、就业为导向,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定相应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目标教学活动,在仓储管理课堂实训和校内实训室时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应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当前地就业形势和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在此整个课程内容设置得广度和深度以够用为度。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对物流专业必修课程而言,学习的专业程度、素质的培养同时兼有,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物流技术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物流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物流基础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结合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跟踪国际上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以培养物理管理人才为目的,从管理、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性学习。系统地掌握一般物流系统的信息模型、物流信息系统的单元技术以及其原理,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等,达到基本内容会用,基本技能技巧熟练,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信息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
(3)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和方式、掌握典型物流信息系统
(4)掌握企业资源计划和MRP的基础功能模块
(5)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和实现方案
(6)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掌握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7)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2.基本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品质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简单的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具有收集相关的物流信息、加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
2.具有制定必要的信息系统开发得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3.具有必要的决策能力
4.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的能力
5.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明确的知识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物流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于应用;
2.有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知识与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活动;
3.有学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信心,能够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与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渗透;
4.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能体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本课程相关读物;
6.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取得帮助;
8.在生活中接触到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的知识与技术时,乐于探究其实现手段、实现过程;
9.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建议 |
理论 |
实验 |
小计 |
第一章 |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
5 |
1 |
6 |
第二章 |
条码技术 |
3 |
1 |
9 |
第三章 |
射频识别技术 |
4 |
0 |
6 |
第四章 |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
4 |
1 |
6 |
第五章 |
物流动态跟踪技术 |
5 |
1 |
5 |
第六章 |
地理信息系统 |
3 |
1 |
5 |
第七章 |
物流信息系统 |
4 |
4 |
3 |
第八章 |
企业资源计划 |
2 |
2 |
4 |
第九章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2 |
1 |
4 |
第十章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2 |
0 |
|
第十一章 |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
1 |
0 |
|
合计 |
36 |
12 |
48 |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物流信息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定义和构成,掌握典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了解物流信息化的内涵以及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物流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典型物流信息技术
表2.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流信息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信息与物流信息 |
掌握物流信息的概念 |
2.物流信息的特征 |
掌握物流信息的特征 |
3.物流信息的作用 |
掌握物流信息的作用 |
第二节 物流信息 |
1.物流信息技术的定义及构成 |
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定义和构成 |
2.典型的物流信息技术 |
了解典型物流信息技术 |
第三节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
了解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
2.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了解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了解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条码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了解常见的条码类型,了解条码的编码方法,掌握条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码的应用
表2.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条码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条码的历史及发展 |
了解条码技术的发展 |
2.条码的概念及特点 |
了解条码的特点 |
3.条码的结构 |
了解条码的结构 |
4.条码的编码方法与规则 |
了解条码的编码方法 |
第二节 条码的分类 |
1.一维条码 |
了解UPC码、EAN码的编制和应用 |
2.二维条码 |
了解二维码的优点 |
第三节 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
1.条码技术在中转中心的应用 |
掌握中转中心条码的应用 |
2.条码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应用 |
掌握运输领域条码的应用--追踪 |
3.条码技术在仓储领域的应用 |
掌握仓储领域条码的应用--标识 |
第三章 射频识别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RFID的组成、特点和分类;掌握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射频技术的特点、射频技术的应用
表2.3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射频识别技术的定义 |
了解RFID的定义 |
2.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
了解RFID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RFID的特点及分类 |
1. RFID的特点 |
了解RFID的特点 |
2. RFID的分类 |
了解RFID的分类 |
第三节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
1.RFID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 |
掌握RFID在交通物流领域自动识别和智能管理 |
2.RFID在生产物流领域的应用 |
掌握RFID在生产物流领域的可追溯管理 |
3.RFID在超市物流领域的应用 |
掌握RFID在超市物流领域的应用 |
第四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EDI的概念、组成及工作过程;熟悉EDI的安全问题;了解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EDI的工作过程、EDI的应用
表2.4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物流EDI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EDI的基本概念 |
掌握EDI的概念 |
2.EDI的基本特点及区别 |
了解EDI的特点 |
第二节EDI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
1.EDI软件系统的构成 |
掌握EDI的组成 |
2.EDI的工作原理 |
了解工作原理 |
3.EDI的工作过程 |
掌握工作过程 |
第三节EDI的安全问题 |
1.EDI安全概述 |
|
2.EDI安全要求 |
熟悉安全要求 |
3.EDI系统面临的威胁 |
了解威胁的来源和处理措施 |
第四节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
1.EDI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
了解物流企业EDI应用的范围 |
2.EDI在超市物流中的应用 |
了解超市物流EDI应用的范围 |
3.EDI在生产物流中的应用 |
了解生产企业EDI应用的范围 |
第五章 物流动态跟踪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能容的学时使掌握GPS的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GPS的定位方式、信号;了解各国定位技术的发展和LBS;掌握GPS的应用
教学重点:GPS的特点、组成,GPS的应用
表2.5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GPS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GPS的定义 |
了解GPS的概念 |
2.GPS的组成 |
掌握GPS的组成 |
3.GPS的特点 |
掌握GPS的特点 |
第二节GPS的工作原理 |
1.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
掌握GPS的工作原理 |
2.GPS信号 |
了解GPS的信号 |
3.SPS和PPS |
了解SPS、PPS、GPS的不同 |
4.GPS的定位方式 |
了解GPS的定位方式 |
第三节 各国GPS技术及发展 |
1.美国GPS |
了解美国GPS的发展 |
2.俄罗斯GLONASS |
了解GLONASS的发展 |
3.伽利略计划 |
了解伽利略计划的发展 |
4.中国北斗星系统 |
了解北斗星系统的发展 |
第四节GPS在物流等领域额应用 |
1.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
掌握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状况 |
2.GPS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
掌握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状况 |
3.GPS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
掌握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状况 |
4.GPS在现代测量中的应用 |
掌握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状况 |
第五节 无线定位技术LBS |
1.LBS的定义 |
了解LBS的概念 |
2.LBS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了解LBS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LBS中的定位技术 |
了解LBS的定位技术 |
4.LBS的应用 |
了解LBS的应用领域和适应性 |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IS的特点、组成和功能;了解典型的空间分析技术;掌握GPS的应用
教学重点:GIS的特点、组成和应用
表2.6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GIS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GIS的概念 |
了解GIS |
2.GIS的特征 |
掌握GIS的特征 |
第二节GIS的组成与功能 |
1.GIS的组成 |
掌握GIS的组成 |
2.GIS的功能 |
掌握GIS的功能 |
第三节GIS空间分析技术 |
1.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 |
了解空间分析的概念 |
2.典型的空间分析技术 |
了解空间分析技术 |
第四节 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
第五节GI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
1.GIS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
掌握GIS在网络优化的作用 |
2.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
掌握GIS在交通规划中应用的场合 |
3.GIS在物流中应用案例 |
了解GI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
第七章 物流信息系统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认识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
教学重点: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表2.7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3.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
4.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二节 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
1.感知层 |
熟悉感知层 |
2.传输层 |
熟悉传输层 |
3.处理层 |
熟悉处理层 |
4.应用层 |
熟悉应用层 |
第三节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
1.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2.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 |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 |
3.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技术基础 |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技术基础 |
第四节 典型物流信息系统 |
1.背景 |
了解背景 |
2.系统设计原则 |
了解系统设计原则 |
3.系统功能 |
了解系统功能 |
4.系统方案 |
了解系统方案 |
5.系统展示 |
了解系统展示 |
第八章 企业资源计划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生是了解MRP,熟悉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掌握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功能模块。
教学重点:功能模块
表2.8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企业资源计划的产生与发展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订货点法 |
了解订货点法 |
2.基本MRP |
了解基本MRP |
3.闭环式MRP |
了解闭环式MRP |
4.制造资源计划 |
掌握制造资源计划 |
5.企业资源计划 |
了解企业资源计划 |
第二节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 |
1.准时制生产 |
熟悉准时制生产 |
2.精益生产 |
熟悉精益生产 |
3.敏捷制造 |
熟悉敏捷制造 |
4.业务流程重组 |
熟悉业务流程重组 |
5.供应链管理 |
掌握供应链管理 |
6.客户关系管理 |
掌握客户关系管理 |
第三节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功能模块 |
1.物流管理模块 |
掌握物流管理模块 |
2.生产管理模块 |
掌握生产管理模块 |
3.财务模块 |
掌握财务模块 |
4.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集成 |
掌握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集成 |
第九章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信息平台的概念、构成;了解国内典型物理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现状;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和实现方案
教学重点:需求分析,实现方案
表2.9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信息平台的概念 |
了解信息平台的概念 |
2.物流信息平台的概念 |
了解物流信息平台的概念 |
3.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 |
了解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 |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概念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概念 |
5.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成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成 |
第二节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现状 |
第三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标定位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标定位 |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需求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需求 |
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性能需求分析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性能需求分析 |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安全保密需求分析 |
了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安全保密需求分析 |
第四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方案 |
1.物流数据中心 |
了解物流数据中心 |
2.业务应用系统 |
了解业务应用系统 |
3.平台硬件要求 |
了解平台硬件要求 |
4.平台交易方式 |
了解平台交易方式 |
第十章物联网应用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和关键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和在物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物联网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物联网的概念 |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
2.物联网的特点 |
了解物联网的特点 |
3.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
4.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
了解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物联网关键技术 |
1.物联网体系构架 |
了解物联网体系构架 |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
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
第三节物联网应用领域 |
1.智能工业 |
了解智能工业 |
2.智能农业 |
了解智能农业 |
3.智能物流 |
了解智能物流 |
4.智能交通 |
了解智能交通 |
5.智能电网 |
了解智能电网 |
6.智能环保 |
了解智能环保 |
7.智能安防 |
了解智能安防 |
8.智能医疗 |
了解智能医疗 |
9.智能家居 |
了解智能家居 |
第四节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
1.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 |
了解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 |
2.物联网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 |
了解物联网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 |
表2.10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第十一章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模式;了解电商物物流技术的含义。
教学重点:电商物流的特点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视频演示,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1.电子商务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
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
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
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
第二节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
1.企业自营物流与物流企业联盟 |
了解企业自营物流与物流企业联盟 |
2.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 |
了解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 |
3.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 |
了解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 |
第三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系统 |
1.物流系统的含义、特点及其目标 |
了解物流系统的含义、特点及其目标 |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
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
表2.1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二)实验课
通过实训室的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避免了课堂与现实的脱节;通过软件的模拟操作,不但密切了与实际的联系,有可以了解当前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表3.实验课实验内容级实验类型
序号 |
实验内容 |
学时 |
要求 |
实验类型 |
分组要求 |
必 做 |
选 做 |
演示 |
验证 |
综 合 |
设 计 |
自 主 |
1 |
案例分析(物流技术的应用) |
1 |
√ |
|
|
|
|
√ |
|
5人 |
2 |
案例分析(条码技术的应用) |
1 |
√ |
|
|
|
|
√ |
|
5人 |
3 |
案例实训(EDI风险预警系统的应用) |
1 |
√ |
|
|
|
|
√ |
|
|
4 |
案例分析(GPS的即时货况管理) |
1 |
√ |
|
|
|
|
√ |
|
|
5 |
案例分析(GIS在仓库选址中的应用) |
1 |
√ |
|
|
|
|
√ |
|
|
6 |
案例分析(讨论物流信息平台应用) |
1 |
√ |
|
|
|
|
√ |
|
|
7 |
综合实训(上机模拟操作软件) |
3 |
√ |
|
|
|
|
|
√ |
|
8 |
综合实训(上机模拟软件操作) |
3 |
√ |
|
|
|
|
|
√ |
|
合计 |
12 |
|
|
|
|
|
|
|
|
根据实验性质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注重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的融入企业、社会,本课程应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以企业的实际信息化状况和当前信息化的发展尽信息化带来的收益,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适当的案例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以适当的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理性地看待,并能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加以分析、解决,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学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仓储作业与管理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仓储管理实务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既可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也可在实践环节中进行。通过讲述、讲解、解析等主要形式,配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讲透。在此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穿插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或案情分析会的形式对案例开展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而掌握货物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用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信息采集设备,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校内实训室的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理解和掌握信息采集设备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观摩教学法
组织学生到现代化的企业参观,了解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其设备、企业作业各流程,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与工人师傅的直接对话,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职业道德。
5、模拟训练法
主要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进行,利用实训软件,使学生感受虚拟环境,并对岗位的各流程和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模拟操作。
6、自主学习法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知识容量和成果的前沿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考试课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1.理论成绩综合评价:
本课程的理论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80%。
2.实验成绩综合评价:
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是以上机实验为主,上机实验的结果作为评分依据,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试题类型及权重
本课程试题类型分为五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占15%、多项选择题占10%、名词解释15%、判断题占10%、简答题占25%、计算题占10%、论述题占15%。
(四)试题目标定位(注明各类型试题的考核目的)
1.选择题:着重考核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知识点的识别程度
样题如:下列不属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A、数据处理 B、业务管理 C、决策支持 D、增加业务量
2.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概念的理解程度
样题如:物流信息
3.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
样题如:简述射频技术的原理与构成。
4.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技能掌握与分析能力
样题如:已知某商品条码的前12位为692229606242,请计算其校验码。
5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知识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
样题如:有人说: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效率,促进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加速发展物流信息业。有人说:国外发展物流信息业是因为国外人工费用高,而在人工费用低的中国无需发展物流信息业。你认为呢?
三、教材建议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应用性物流管理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从有利于各专门化课程的学习出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本科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举加深学生对仓储管理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对于涉及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6.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物流管理信息的新技术、新用途等纳入教材,以满足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需要。
7.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得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自学。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和建议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1.多媒体教室的安装及相应配套设施的配备
2.教室和实训室中网络的连接并保证相应的网速
3.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比如高质量的期刊网等
4.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 教材选用
朱长征.物流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01
(二) 参考资料
[1]高春津,杨从亚.物流信息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范新辉.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鲍吉龙,江锦祥.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王椒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陈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7]石焱,程新华.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陈畴镛,于俭,曹为国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沈凤池,刘俊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初级认证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牛鱼龙.GPS知识与应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11]刘浩,吴祖强.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12]范兴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3]李素彩.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别文群,李江立,缪兴峰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5]万志坚.物流技术管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16]苏春玲.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7]张福炎,孙志挥.信息技术教程.[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 编写人
李海燕
(二) 审核人
于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