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前沿|专业体验|教师园地|毕业论文|就业考研|学习资源|行业焦点
 
  教师园地
 课程标准 
 物流学 
 设施设备管理 
 仓储管理 
 运输管理 
 供应链管理 
 物流设施设备管理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课程标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园地>>课程标准>>正文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6111007
2019-01-03 19:28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111007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

编 制 李海燕

审 核 于晓胜

制订日期 2016-7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周三学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第六学期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基本业务管理。本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对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学习,可以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思路与方法,具备配送中心的系统分析与规划管理的能力,同时具备管理配送中心、配送业务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生在学习了《物流学》、《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管理运筹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并为后续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物流行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为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实务操作的统一,提高学生运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依据配送中心规划过程与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模块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在内容组织上,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学习内容,按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形成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 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流活动,鼓励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管理实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方法验证、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

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中按照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力求通过课程安排与教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接受物流技术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物流专业实务运作能力;具有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培养具备一定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和物流业务运作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上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我校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是按配送中心规划过程与运营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课程,并据此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导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课程按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任务设计章节和内容,并围绕预设能力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掌握配送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培养配送管理与应用能力,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提升其配送中心管理与咨询能力。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以配送中心这一性物流设施为背景来介绍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配送中心的建设程序与可行性研究,配送中心网络布局,配送中心设施规划,配送中心项目评价与方案选择。第二部分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配送中心的内部作业流程管理、配送中心的存货管理、配送模式的选择、配送线路合理化与车辆调度管理、配送中心的成本管理、配送中心的运作绩效评估、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

本课程整体设计中以配送中心内容运营管理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配送中心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配送中心的管理活动与管理重点,具备配送中心中层管理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本课程课时安排中,总体课时48课时,理论课占36课时,实践课占12课时。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成绩考核过程中强调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20%)+期终成绩(80%)。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学生个体表现和小组团体表现得分各占50%。

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组讨论、课堂问答、实践调研、实训及完成各个项目设计的情况,占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占40%,能力素质考核占60%。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一)明确目标,找准自主学习方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结合学习重点及学习要求把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向。在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质疑、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自主运用,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配送中心运作管理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实践,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运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含义;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的地位及作用、配送中心的功能;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及配送模式;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配送作业及作业流程;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装卸搬运系统、配送中心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含义、内容、构成、方法;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方法。

2.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能熟练描述出配送中心特点、作用、功能、一般流程和运作模式;能按配送中心业务流程,进行订单、分拣、理货、配装、盘点、加工、输配送、补货、回收退调、拆箱业务能熟练掌握配送计划与合同的制定、配送方法与方式选择策略、配送车辆积载调度配送路线优化方法、共同配送等实施策略;掌握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法与技能、配送中心装卸搬系统运作过程、配送中心成本核算与控方式方法;练掌握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及技术应用技能;能熟练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原则、配送中心选址、功能规划、设施装备规划及配送中心内部布局一般方法与运作技能。

3.基本素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相关法律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为取得物流师从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最大的创新与特点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配送中心规划过程与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进行链式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利用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物流实验室、仿真物流软件教学,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物流技能。

理论教学突出启发诱导式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讲解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运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本课程的集体学习、团队学习和实践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专业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物流管理专业,在亲身参与配送活动的过程中喜爱本专业,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配送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物流与配送中心概论

6

6

第二章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3

3

6

第三章

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

3

3

第四章

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总体)规划

3

3

第五章

配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备配置

3

3

6

第六章

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管理

6

3

9

第七章

配送中心的存货管理

3

3

第八章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

3

3

第九章

配送线路合理化与车辆调度管理

3

3

6

第十章

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

3

3

合计

36

12

48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配送中心概述

基本要求:掌握物流、配送、配送中心内涵;理解配送的地位、发展阶段、配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配送中心的功能和类型。

教学重点:物流、配送、配送中心内涵,配送中心功能。

表2-1.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配送中心概述

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类型、功能、作用;掌握物流、配送内涵及基本形式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功能

了解配送中心的发展,掌握配送中心内涵及功能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类型

掌握配送中心按经营主体分、按服务范围分、按配送物品的种类分、按配送的层次和范围分、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划分的类型

第四节 配送中心的产生与

发展

了解配送中心的产生背景,了解国内外配送中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6家以上配送中心的典型案例

第二章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理解配送中心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配送中心规划的步骤和规划资料的收集、规划资料的分析方法,EIQ分析方法;掌握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EIQ分析方法、系统论思想。

表2-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配送中心的生命

周期理论

了解配送中心的生命周期理论的含义,掌握配送中心生命周期过程及阶段划分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概述

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流程

第三节 配送中心基础规划

资料分析

了解配送中心现行作业资料和未来规划需求资料的收集内容,掌握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要素,掌握配送中心规划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四节 系统理论及典型设

计方法

了解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内涵及方法;掌握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

第三章 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

基本要求:理解配送中心网点布局和选址的基本规划思路及目标;掌握配送中心选址决策的原则及程序;掌握配送中心选址决策的主要定量分析方法、了解一般定量分析方法,掌握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定性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选址决策的程序、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

表2-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配送中心选址的

目标和影响因素

了解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掌握配送中心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选址决策

的原则及程序

了解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掌握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

第三节 配送中心选址决策

方法

了解多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掌握单一配送中心选址的重心法、解析法,掌握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定性分析方法。

第四章 配送中心的总体规划(物流系统规划)

基本要求:了解配送中心项目总体规划的内容,了解配送中心各环节的作业特征及作业规律,了解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的程序,了解配送中心布局的基本方法;掌握一般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掌握区域功能描述的内容和方法,掌握配送中心布局的SLP(量化布局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配送中心整体论证分析的内容、一般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区域功能描述、区域能力设计方法、区域布局的基本方法。

表2-4.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配送中心项目总体

规划的内容

了解配送中心整体论证分析的内容,掌握总体规模及规划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总体规划

掌握一般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了解

配送中心各环节作业特征及作业规律

第三节 配送中心区域功能

规划

了解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的程序,掌握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资料分析的方法,掌握区域功能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配送中心区域能力

规划

了解配送中心区域能力设计方法及整体规划评估方法

第五节 配送中心区域布局

规划

了解配送中心布局的基本方法,掌握配送中心布局的SLP(量化布局设计)方法

第五章 配送中心的设施规划与设备配置

基本要求:理解配送中心物流设施规划的内容、理解内部布局设计的要点;掌握配送中心的空间与设施规划的方法、能够进行设施关联性分析,能够进行设备的合理配置。

教学重点:物流设施规划的内容,常用设备的规格。

表2-5.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物流中心的空间与

设施规划

了解物流中心的空间与设施规划的关系,物流设施设备的作用和地位,掌握配送中心的建筑设施,掌握整体布置设计及设施关联性分析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实训、参观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基础设

施与设备

掌握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的类型,了解各类设施设备的功能与作用,熟悉国家关于托盘、货架等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规定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设施设

备配备

了解配送中心的入库、在库、出库等三大物流系统流程、功能及规律,掌握入库、在库、出库系统的配置方法

第六章 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过程、了解各个作业过程的功能和作业要点,掌握各个作业过程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作业操作。

教学重点:各个作业过程的基本流程、各个作业过程的主要操作方法。

表2-6.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进货作业

了解进货作业的基本流程,掌握卸货、验收、货物编码和理货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搬运与储存作业

了解搬运与储存作业主要内容,掌握搬运与储存作业原则以及主要方法

第三节 盘点作业与流通

加工

了解盘点作业与流通加工的目的及作用,掌握盘点作业的主要方法,掌握流通加工的类型及主要方法

第四节 订单处理作业

了解配送中心订单流程,掌握订单处理作业流程及操作方法

第五节 拣货与补货作业

了解拣货与补货的含义,掌握拣货流程与拣货策略,掌握主要的拣货、补货作业方法

第六节 配货与送货作业

理解配货与送货的意义与作用,掌握配货作业的基本流程,了解分货与包装的含义及类型、方法,掌握送货作业的方法和技巧

第七章 配送中心的存货管理

基本要求:理解配送中心存货管理的系统,存货的储位管理;掌握存货管理的技术方法、存货补货策略。

教学重点:存货管理的技术方法、存货补货策略。

表2-7.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配送中心存货管理

的内容

理解存货作用、特点,掌握内部存货系统的构成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存货的储位管理

理解储位规划的必要性,掌握储位规划的原则、策略与流程

第三节 存货管理技术

掌握ABC分类管理及VMI、JMI管理方法

第四节 存货补货策略

掌握补货策略

第八章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管理策略,特别要掌握增值服务的方式和策略,会用运营管理的基本标准评价和分析企业的运营效率。

教学重点:物流服务水平与的标准、增值服务、配送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表2-8.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配送中心的客户

服务管理

理解客户服务、增值服务的含义及作用,了解物流客户服务的一般模式,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组成要素和衡量物流服务的标准,掌握物流增值服务的方法和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合同

管理

了解物流合同管理的内容,掌握物流合同管理的流程和主要合同管理的制度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成本

管理

了解配送中心运作成本的构成,掌握配送中心运作成本的分析方法,掌握配送中心运作成本的管理方法和控制要点

第四节 配送中心的绩效

管理

了解配送中心运作绩效管理的内容和评价原则,掌握配送中心运作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掌握配送中心运作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九章 配送线路合理化与车辆调度管理

基本要求:理解物流合理化的含义,了解物流合理化的影响因素,掌握配送线路合理化的方法和车辆调度的求解方法,掌握线路优化方法和提高配送车辆积载的方法。

教学重点:配送线路确定及其优化的方法、车辆调度问题分类、车辆调度的求解方法。

表2-9.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物流合理化

理解物流合理化的因素,掌握物流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化的途径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线路合理化

了解配送线路确定的原则及线路优化原则,掌握配送线路确定及其优化的方法(方案评价法、数学计算法、最短路线法、节约里程法)

第三节 配送车辆调度管理

了解配送车辆调度的内容、作用及特点,了解影响配送车辆调度的因素,掌握配送车辆调度的问题分类,掌握车辆调度的求解方法(提高配送车辆积载和解决车辆路径问题的方法)

第十章 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

基本要求:理解配送中心信息流的主要形式及特点;掌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功能,信息系统模块构成、及EOS、BC、RFID、EDI技术。

教学重点: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成、EOS和RFID等信息技术应用。

表2-1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概述

理解配送中心信息流的主要形式及特点,掌握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第二节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设计

了解配送中心物流作业的内容及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掌握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方法及要点

第三节 配送中心信息技术

应用

掌握EOS、BC、RFID、EDI等技术

(二)实验课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对于配送中心业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本科教育中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表3.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实验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要求

实验类型

分组要求

演示

验证

1

配送中心典型设计方法训练

3

分组

2

配送中心设施设备认知实训

3

分组

3

配送中心全业务流程及作业实训

3

分组

4

配送线路、车辆调度优化方法训练

3

分组

5

物流配送软件操作

3

不分

合计

15

根据实验性质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授课。教学组织设计: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规划思路、规划方法及配送中心职能活动管理知识,通过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配送软件实训室训练操作技能,通过训练物流企业实景加强直观认识。具体为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项目训练(课堂多媒体和企业现场教学)、企业调研、模拟实训、企业见习、定岗实习等。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采用边教边学边做、以物流运输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高技能应用性训练为主。

案例讨论:选取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课业设计:通过调查,实际企业的基本流程,发展趋势,规划设计,通过自己的设计,大家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共同提高。

物流软件操作:操作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主要是华软3D运输软件,进一步熟悉运输企业的运作模式,熟悉运输活动牵涉到的各关系方,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如供应商、物流经理、客户、承运人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物流活动的基本流程,体验物流活动中的信息流传递。

教学游戏: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各项决策运作进行练习,给出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

课堂讲授: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要点讲解、案例分析、难点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学生自学是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加强对学生自学方向和技巧的引导和督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讨论、软件操作、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考核: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考试课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1.期末考试:以理论成绩综合评价为目的,采用的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方式,以百

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80%。

2.平时成绩:以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评价为目的,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实训成绩综

合评价等,采用开卷考核方式,均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按50%计总分,总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卷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

在题型结构上做到尽可能提高主观题的比重,尽可能降低客观题的比例,同时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即能得高分的情况。

具体而言试卷题型可以涵盖单选(10分)、多选(10分)、判断(10分)、计算题(20分)、简答题(20分)、业务操作题(30分)

(四)样题与试题目标定位(注明各类型试题的考核目的)

1.选择题: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示例:下列哪些不属于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 )

A、储存功能B、分拣功能C、计划功能D、配送功能

2.判断题:考察学生对知识逻辑推理判断能力。

示例:共同配送是为了提高配送效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

3.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示例:配送和送货的区别。

4.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配送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示例:1、某物流园区,每年需要从P1地运来水果,从P2地运来蔬菜,从P3地运来乳制品,从P4地运来日用百货,各地与某城市中心的距离和每年的材料运量如表所示。

产品供应地

P1

P2

P3

P4

坐标

X1

Y1

X2

Y2

X3

Y3

X4

Y4

距离市中心坐标距离

30

80

70

70

30

30

60

30

年运输量

2200

1800

1500

2500

根据表中数据,使用重心法确定分厂厂址。

5.业务操作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示例:某配送中心现有一批订单要处理,请问该如何归类,分别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分拣?为什么?分拣过程是怎么样的?

订单号

A区

B区

C区

商品1

商品2

商品3

商品4

商品5

商品6

商品7

商品8

商品9

1001

1

2

3

4

5

6

7

8

9

1002

100

200

250

1003

1

3

4

5

6

7

8

9

10

1004

150

50

60

1005

1

4

5

6

7

8

9

10

11

1006

100

400

200

1007

1

5

5

5

5

5

5

5

5

1008

150

200

150

1009

100

140

240

1010

1

6

7

8

9

10

11

12

13

1011

1

7

1

2

3

4

5

6

7

1012

200

100

100

三、教材建议

(一)教材

1.汪佑民.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贾争现、刘利军.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二)参考的教学资料

1.江少文.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殷延海.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凌云、赵钢,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黄安心.配送中心运作与管理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李玉民.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和建议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加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力度,控要求配备和培训专职实验员,保证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室应展示配送中心常见设备和教学模型,并对它们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分别给出简要说明;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应及时补充完善,同时尽可能充分利用,多给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甚至是顶岗实习的机会。

2.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

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内容应包括(1)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2)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3)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4)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3.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用书。书中应解释有关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解析教学难点,列举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对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提出针对性建议;教学用书应给出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帮助教师深入领会本标准、完善知识结构,引导教师深人研究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用书应对教材中要求学生解答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习题给出必要的提示,还应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和评价的需要创造性地缩写有较高学习价值的习题和测试题,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缩写习题和测试题的能力。

4.及时总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和提炼教学资源,并通过文本、网络、现场研究课或小型研讨会等方式开展交流,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一流、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建立一套新的教学常规,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索材、案例和课件供全体教师分享。

教师应注意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5.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鼓励教师、学校和研究单位制作与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开发高水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相关网站、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校园网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讨论室和比较系统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包含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参考文献和用于检测评价的具体内容,为师生提供交流反馈、资源共享的平台和丰富、有用的课程信息。

教师应注意从网络、电视和报纸等新媒体中,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并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适合学生阅读和观看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思考,体现本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

6.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

教师应结合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各学习情境对场地与设施提出了不同要求。对学习场地的要求主要是实习见习企业、电子图书阅览室、物流模拟实训室。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教材选用

汪佑民.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二)参考资料

1.江少文.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殷延海.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凌云、赵钢,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黄安心.配送中心运作与管理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李玉民.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中国物流网www.6-china.com

7.中国物流与采购联盟网chinawuliu.com.cn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编写人

李海燕

(二)审核人

于晓胜

关闭窗口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教学团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