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前沿|专业体验|教师园地|毕业论文|就业考研|学习资源|行业焦点
 
  教师园地
 课程标准 
 物流学 
 设施设备管理 
 仓储管理 
 运输管理 
 供应链管理 
 物流设施设备管理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课程标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园地>>课程标准>>正文
 
《国际物流学》课程标准 6111009
2019-01-03 19:25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国际物流学》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111009

适用专业 物流专业

编 制 洪志鹤

审 核 梁金萍

制订日期 2016年9月

《国际物流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国际物流学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32学时,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国际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国际物流学》的功能在于使学生了解国际物流是随着人类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物流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使世界各国的产品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流动,达到商品互通有无、繁荣世界经济,使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掌握国际物流运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对国际物流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达到本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物流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严谨、认真、踏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能够适应物流行业工作操作时间;熟悉国际运输线路和运输市场供求信息;熟悉货物特性,具有货物配载和加固规划和设计能力;熟悉国际仓储业务,具有国际仓储业务管理能力;熟悉国际通关业务,具备通关操作和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协助上级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学》、《物流设施与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后续课程有《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本课程以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为核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操作性。

四、课程基本理念

《国际物流学》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生在国际物流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在领会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国际物流术语、运作方式和操作方法,处理一些常见的国际物流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国际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为依据,根据国际物流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中原经济区对国际物流人才需求和国际物流和国际货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根据国际物流各职能活动的实践应用的要求,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运输理论知识和运输管理应用的研究,注重与运输作业过程实际紧密相关的物流管理应用,真正把立足点放到实际工作应用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本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

结合本校的教学和实训,教学实训并重的办学特色,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物流管理综合应用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国际物流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物流运输管理综合掌握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运输管理综合掌握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国际物流学教学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国际物流实训和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一)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岗位特点确定课程的目标

(二)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项目

(三)根据课程项目涉及的内容确定学习模块

(四)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真正提高了能力。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2,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本课程2学分;

考核标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组讨论、实践调研及完成各个项目设计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或综合项目,占总成绩的70%。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本课程经过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和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要求,并对运输管理任务进行分解,找出工作任务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且参照物流职业标准制定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经过探索形成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业务功能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按照国际物流的主要功能把课程从传统的以章节为单位的讲解转变为以国际物流的主要业务功能为模块来讲授;针对每个业务功能模块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按照该功能在国际物流企业运作中的实际工作过程,各环节逐一讲授。将各业务功能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根据实际需要构筑教学体系,围绕企业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设计和课时分配。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学历进修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校企之间有序流动,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重视实训教材建设贯穿国际物流业务管理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产学双方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训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把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方面,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扩大实践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范围,因材施教,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与市场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国际物流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实地调研等手段对国际物流市场进行调研;

2、能根据货物特点、客户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国际运输方式及其组合能力;

3、具备数量统计分析能力,能进行国际运输成本预算和控制;国际物流核算:运杂费、滞箱费计算,货代全流程所有的核算,货代成本核算,风险和效益核算等,包含以上费用的交纳和统计。

4、会进行国际运输报价、制定运输方案、执行和评估运输服务;

5、国际物流单证的准备与管理:具备处理各种货运单证(例如:空运单、场站收据、装箱单或提货单、提单)能力,包括对单证的接受、分析、审核、填制、复核和保管;

6、国际物流作业实施与管理:能够完成揽货订舱、接交货、出入库、拼拆箱、装卸车、接驳等:进出口货运代理流程中主要环节的操作。

7、能规避国际运输风险与合理选择保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知识目标:

1、熟悉国际商贸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经贸地理;

2、掌握国际货运单证相关知识;

3、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全流程、集装箱运输等理论知识;

4、熟悉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纠纷处理等;

5、熟悉费率表,并掌握计算运杂费、进出口商品税费、报检费用知识。

6、熟悉货运保险知识。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表达和自学能力;

3、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遵纪守法、遵守各种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正确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最大的创新与特点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运输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进行链式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实验室、仿真物流软件教学,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物流技能。

理论教学突出启发诱导式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讲解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运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便于落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引入目标式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标的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以将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为目标。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国际物流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国际物流绪论

1

0

1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4

1

5

第三章

国际物流系统

1

0

1

第四章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

4

1

5

第五章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2

1

3

第六章

国际陆上货物运输

3

1

4

第七章

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3

1

4

第八章

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

1

1

2

第九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2

1

3

第十章

国际物流中的海关实务

1

1

2

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中的检验检疫

1

0

1

第十二章

国际货运代理

1

0

1

合计

24

8

32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国际物流绪论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分类、主要业务活动、国际物流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国际物流法律法规

表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国际物流概述

掌握物流的概念、种类及物流的“七要素”;理解物流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国际物流法律法规

了解国际物流的特点与需求。

第三节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了解国际贸易,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理解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合同磋商及不同贸易条款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术语

表3.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和分类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对外贸易;贸易差额、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方式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方式,如经销和代理;招标和投标;寄售、展卖

第三节 国际贸易术语

掌握FOB、CFR、CIF等11种国际贸易术语

第四节 国际贸易合同磋商及主要条款

掌握国际贸易合同磋商环节即不同的贸易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物流系统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国际物流节点及连线、国际物流标准化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术语

表4.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物流系统概述

掌握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系统组成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物流网络

掌握国际物流节点及连线

第三节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掌握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第四节 国际物流标准化

掌握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概念、作用及基本原则

第四章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

基本要求:掌握班轮运输、租船运输的基本概念经营方式、运费的计算、提单的种类

教学重点:班轮运费的计算和提单的种类

表5.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海运基础知识

掌握海洋运输基础知识:概念、船舶、船舶吨位及载重线、船籍、旗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班轮运输

掌握班轮运输的概念、特点、关系人、班轮运费计算

第三节 租船运输

掌握租船运输概念、经营方式

第四节 海运提单与海运单

掌握海运提单的概念和种类、特征

第五章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基本要求:掌握班轮运输、租船运输的基本概念经营方式、运费的计算、提单的种类

教学重点:班轮运费的计算和提单的种类

表6.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及有关当事人

了解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及当事人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方式

了解航空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节 航空运单

掌握航空运单的作用及填制

第四节 航空运价及费用

掌握航空运费的计算

第六章 国际陆上货物运输

基本要求:了解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国际管道运输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概念、作用、运费计算

表7.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

了解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概念、运费的计算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式

了解国际公路运输方式

第三节 国际管道运输

了解国际管道运输方式

第七章 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

基本要求:掌握集装箱运输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多式联运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集装箱运输单证、货运流程及运费的计算

表8.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集装箱运输

了解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概念、运费的计算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集装箱运输单证

了解国际公路运输方式

第三节 集装箱运费

了解国际管道运输方式

第四节 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了解国际多式联运

第五节 国际多式联运单证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单证

第八章 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物流仓储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国际物流货物仓储运作业务基本程序

表9.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物流仓储概述

了解国际物流仓储的基本概念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保税仓库与保税区

了解保税仓库与保税区

第三节 国际物流货物仓储运作业务运作基本程序

了解国际物流货物仓储运作业务基本程序

第四节 国际商品包装

了解国际商品包装

第九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CIC条款、ICC条款

表10.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基本知识

掌握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基本知识、保险的范围、损失和费用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基本条款

ICC条款

CIC条款

第三节 其他货物运输方式下的保险条款

陆上运输货物保险

航空运输货物保险

邮包保险

第四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第十章 国际物流中的海关实务

基本要求:掌握国际物流中的海关实务

教学重点:报关程序

表1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海关基本知识

掌握海关基本性质与任务、海关的权利和职能、海关的领导体制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报关制度

报关的含义、报关制度、报关人

第三节 报关程序

报关程序、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税货物的报关

第十一章 国际物流中的检验检疫

基本要求:掌握出入境商品的检验检疫制度

教学重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模式与流程

表1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出入境商品的检验检疫制度

了解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的内容、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及其职责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模式与流程

模式、流程

第三节 出入境运输工具、集装箱的检验检疫

出入境运输工具的检验检疫、集装箱的检验检疫

第十二章 国际货运代理

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务

表13.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国际货运代理人

了解定义及分类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

第二节 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务

了解国际班轮货运代理人及代理流程

第三节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

了解国际航空运输的进出口业务程序

第四节 国际陆上货运代理业务

了解国际铁路、公路进出口货物运输流程

(二)实验课

实验课的目的意义:

实验课以国际物流业务流程为背景,以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内容为核心,其客户(托运方)为外贸企业,其承运方为船代企业或者船公司,报关行和检验检疫机构、堆场向其提供服务,如报关、堆场管理、坐柜服务。

通过模拟国际物流业务的运作,让学生体会国际物流运作各个环节的关系和其各自的功能,掌握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内容与流向,构建起对国际物流框架和运作流程的基本认识,进一步体会各种国际贸易的运作模式。

表14.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实验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要求

实验类型

分组要求

演示

验证

1

分析自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

2

讨论出口托运人托运订舱流程

1

3

航空运费的计算

1

4

举例说明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注意事项

1

5

集装箱运费的计算

1

6

国际物流仓储业务运作基本程序

1

7

保险费的计算

1

8

报关程序

1

合计

15

根据实验性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国际物流流程模拟实训、社会实践三个环节进行链式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实验室、仿真物流软件教学,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物流技能。

理论教学突出启发诱导式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讲解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本校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运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操作,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研等实践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便于落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

课堂讲授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针对性的情境案例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融“教、学、用”于一体。

1、课堂讲授。对原理、热点、前沿性的理论问题采用启发诱导方法、比较法,并以实例论述;具体内容在启发式介绍基础上,结合案例予以讲解。讲解中强调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介绍学科新成就、新发展。加强了学生理论理解能力,同时拓宽了学生视野。

2、课堂案例教学。针对运输管理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多种方案的案例。案例教学占本课程总教学时数20%。按教学大纲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在课堂上讲授,然后再到实训室模拟。

3、指导性自学。每节课后留下与本节课相关的思考题,内容涉及本节课主要内容及其他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通过思考题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并复习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强阅读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多用多媒体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为互动形式。

1、课堂教授。

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重点讲解、多媒体教学、看录像、案例分析、难点 辅导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讨论法。

选取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主要是对不同国际物流企业或者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学习讨论,力求使学生学完后即可在相关的企业上岗操作。

3、教学游戏。

对国际物流的各项决策运作进行练习,给出国际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

4、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如供应商、物流经理、客户、国际承运人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运输活动的基本流程,体验运输活动中的信息流传递。

5、实践教学。

到一些优秀国际物流企业进行参观,由企业家现身说法,然后进行讨论。这种方法直观,易为学生所接受。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成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安排学生到国际物流或者货代公司参观现场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生也可以自己到国际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6、物流软件操作。

学生通过操作国际物流管理软件,进一步熟悉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业务流程,了解国际物流的各种运作模式,熟悉国际物流管理的各关系方,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业设计。

通过调查,实际企业的基本流程,发展趋势,规划设计,通过自己的设计,大家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共同提高。

8、自学。

学生自学在本门科学中显得至关重要,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能力锻炼的一大项。因此,加强对学生自学方向和途径的引导和督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选修,考查课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学期综合考核,成绩 :3/7

平时:30%,主要指标:课堂发言、案例讨论、社会调查、作业、出勤

期末:70%, 形式:闭卷 也可以采用课业设计的模式,学生分组设计给定国际物流业务的全部流程和单证。

(三)试题类型及权重

1.选择题:占20%

2.判断题:占10%

3.问答题:占15%

4.论述题:占15%

5.业务操作题:占30%

6.案例分析题:占10%

(四)试题目标定位

1.选择题: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样题:“船边交货”贸易术语的英文缩写是( )。

A.FAS B.FCA C.FOB D.DES

2.多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程度

样题:涉及国际物流业务的企业有( )。

A.国际货运代理 B.国际船舶代理 C.国际配送中心

D.国际展览中心 E.报关行

3.问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样题:谈谈全球物流发展变化呈现的新趋势。

4.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分析能力

样题:试比较国际物流不同方式运单的异同

5.业务操作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样题:某企业现有来料加工电子产品一批,外来配件30种,价值120万美金,国内配件160种价值1500万人民币,装配成品全部出口,合同价3000万美金。请完成如下业务1.外来配件进入保税区的流程和单证。2.国内配件进入保税区的流程和单证。3.出口应纳税款的计算。

6.案例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样题: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订一个出口合同,合同规定交货期为当年的6月至12月,每月等量出运。客户开来的信用证中的表述为“最迟于12月31日装出,允许分批出运”。结果出口商于7月底将第三季度应交数量全部装出,8月份又将第四季度应交数量全部交清,客户接到装船通知后,提出索赔的要求,请问出口商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三、教材建议

选用优秀的国家规划教材。本课程选的教材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根据课程发展和强化应用操作的需要,更能突出高校应用型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对实践学习,最好选用工学结合教材。本课程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后,可以自编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和建议

逐步建立相关的课程资源库。二年内编写学生学习指导、思考与练习、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使其公布在校园网上,扩充性教学资料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知识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制作《国际物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使课堂教学实现电子化。三年内建设本课程的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教师熟知国际物流工作内容,熟知国际物流相关知识点,能够熟练的对国际物流相关岗位作业进行操作。有多种媒体教室,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环境。

在实践教学上,改变过去在课堂讲解方式,在校内,学生能全部进入物流实训中心、物流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发现企业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直观感觉,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外,学生能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 教材选用

21世纪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国际物流学》黄新祥 陈雅萍 施丽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

(二) 参考资料

1.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学铎.国际物流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李永生.国际物流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各类物流期刊

6.电子图书及相关资料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 编写人:洪志鹤

(二) 审核人:梁金萍

关闭窗口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教学团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