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物流工程》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111015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采购方向)
编 制 贺国杰
审 核 于晓胜
制订日期 2016-10
《物流工程》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物流工程》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物流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适应于周学时为2学时、每学期课时32课时。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能力、仓储配送资源规划能力及相关设施设备选型布置能力、达到本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仓储规划岗位职业能力、配送规划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它以《管理学》、《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设施设备》为学习基础,与《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仓储规划、设备规划、生产物流规划等作业任务,并能够以较强的成本意识、科学的评估手段来策划和优化物流系统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理念
(一)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物流工程课程要面向全体物流专业的学生开具的选修课,注重物流专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注重倡导应用型产学结合
本课程倡导应用型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物流工程规划与优化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过程评价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物流规划与优化的掌握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管理综合掌握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物流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应用、就业为导向,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定相应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物流工程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目标教学活动,在教学和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应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课程内容设置得广度和深度以够用为度。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对物流选修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物流技术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物流工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物流基础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物流工程》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解决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问题的专业课,本课程综合国内外物流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料搬运、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深入阐述物流与物流工程概述、物流系统规划分析、厂址选择、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仓库和物流中心规划规划设计和信息技术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等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仓储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一) 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理解物流工程研究范畴
(2)掌握生产物流系统分析的基础
(3)了解物流系统分析
(4)了解系统规划设计与可行性研究
(5)了解物流系统评价
(6)熟知物流各种设施设备
(7)深刻了解精益生产
(8)具有系统布置的设计理念
2.基本技能
(1)掌握物流选址决策的理论方法步骤
(2)掌握搬运系统设计优化与改善
(3)进行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4)配置物流辅助设施
(二)过程方法目标
1.了解一定纲领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的技能
2.具备物料流动分析的技能
3.会做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4.能做单一设施选址和多设施选址
5.会进行基础的流水线平衡和简单设计
6.会做系统布置设计SLP
7.掌握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
8.会进行基础的配送中心系统规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明确的知识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物流工程的目的在于应用;
2.有学习仓物流工程知识与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有助于提高物流工程应用能力的活动;
3.有学好物流工程的信心,能够将仓物流工程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渗透;
4.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能体会物流工程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本课程相关读物;
6.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取得帮助;
8.在生活中接触到物流工程的知识与技术时,乐于探究其实现手段、实现过程;
9.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物流工程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建议 |
理论 |
实验 |
小计 |
第一章 |
物流工程概论 |
2 |
0 |
2 |
第二章 |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述 |
3 |
0 |
3 |
第三章 |
物流工程设施设备 |
1 |
0 |
1 |
第四章 |
设施选址与物流网络 |
2 |
2 |
4 |
第五章 |
设施布置与设计 |
3 |
1 |
4 |
第六章 |
布置技术及应用 |
5 |
1 |
6 |
第七章 |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
4 |
2 |
6 |
|
课程设计(包含指导8.9章学习) |
4 |
2 |
6 |
合计 |
24 |
8 |
32 |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物流工程概论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新物流理念,复习8R、了解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学重点:8R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表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1.1 物流及相关概念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演示法、观摩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丰富的教学资料和课业 |
1.1.1 物流的概念 |
深化新物流概念 |
1.1.2 物流系统 |
了解物流系统,8R |
1.1.3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了解供应链概念 |
1.1.4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 |
复习 |
1.2 物流工程概述 |
1.2.1 物流工程概念 |
熟知概念 |
1.2.2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了解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二章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总述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基础,熟知系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会做一定过得系统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
教学重点:仓物流量衡量 物料流分析
表3.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2.1 物流系统与运作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演示法、观摩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丰富的教学资料和课业 |
2.1.1 物流系统范畴 |
了解物流系统范畴 |
2.1.2 企业生产运作与物流 |
了解生产运作,生产物流 |
2.1.3 企业物流系统 |
建立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观念 |
2.2 生产物流分析基础 |
2.2.1 纲领设计 |
熟知纲领设计的内容 |
2.2.2 产品设计 |
掌握产品设计信息的内容 |
2.2.3 工艺过程设计 |
掌握工艺过程清单,消耗点清单 |
2.3 物流系统分析 |
2.3.1 物流系统分析概览 |
系统分析内容与过程 |
2.3.2企业物流系统分析 |
五大分析 |
2.3.3物流量的衡量 |
了解当量物流量,玛格数 |
2.3.4 物料流动分析 |
了解物料流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
2.4 系统规划设计与可行性研究 |
2.4.1 工程设计概述 |
熟悉工程设计三阶段 |
2.4.2 项目建议书 |
熟悉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
2.4.3 可行性研究 |
可行性研究三阶段 |
2.5 物流系统评价 |
2.5.1 物流系统评价原则 |
了解物流系统评价原则 |
2.5.2 常用评价方法 |
六种系统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 |
第三章 物流工程设施设备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复习物流设施设备所学内容,并能进行设施设备的选型配置。
教学重点:库场选址、设计库存规模
表4.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3.1 收发设施及设备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 |
3.1.1 收发站台设施及设备 |
熟悉自动月台 |
3.1.2 计重计量设备 |
熟悉各种计量设备 |
3.1.3 工业门 |
熟悉各种工业门 |
4. 库场选址的一般程序 |
掌握选址的程序 |
3.2 包装与集装设备 |
3.2.1 物流包装设备 |
能够熟练使用自动包装机 |
3.2.2 Pallet 托盘 |
熟悉托盘标准 |
3.2.3 Container 集装箱 |
熟悉各种集装箱 |
3.2.4 物流周转箱 |
熟悉各种物流周转箱 |
3.2.5 其他生产物流集装设备 |
各种集装袋和专用集装设备 |
3.3 存储设施设备 |
3.3.1 货架的分类与功能 |
熟悉各种货架。会根据货物和场地等条件选择货架。 |
3.3.2 托盘单元货架 |
3.3.3 其他类型货架 |
3.4 物料搬运设备 |
3.4.1 搬运车辆 |
熟悉各种搬运车 |
3.4.2 起重机械 |
熟悉各种起重机 |
3.4.3 传送带和输送机械 |
熟知各种输送机 |
3.4.4 散料搬运设备 |
熟知各种散料输送机 |
3.4.5 自动物料搬运设备及系统 |
熟悉各种AGV,自动堆垛机 |
3.5 自动数据收集和通信设备 |
3.5.1 自动标识技术及设备 |
熟悉条码及视频技术与标签 |
3.5.2 自动、无纸化通信技术及设备 |
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等 |
第四章 设施选址与物流网络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的原则,了解5S现场管理的概念、一般步骤和在库场管理的应用,了解治安管理,了解消防设备的设置、分类和用途、库场的消防措施
教学重点:5S现场管理、安全管理
表5.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4.1 设施选址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课程设计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实际选址演练。 |
4.1.1 设施选址的基本概念 |
认识设施选址的重要性,熟知设施选址内容。 |
4.1.2 科学选址的重要性 |
4.1.3 设施选址的内容 |
4.2 选址决策 |
4.2.1 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 |
了解选址决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
4.2.2 选址决策阶段与流程 |
熟知选址决策四阶段与流程 |
4.2.3 选址分析与评价方法 |
掌握选址分析与评价五方法 |
4.3 服务设施选址 |
4.3.1 服务设施选址特点 |
了解服务设施选址特点,了解服务设施选址的因素和方法 |
4.3.2 服务设施选址的因素和方法 |
4.4 选址问题基础及应用 |
|
4.4.1 选址问题分类的基础 |
了解三种分类标准和方法 |
4.4.2 选址问题模型应用 |
掌握消防设备的分类及用途 |
4.4.3 单设施选址问题与模型 |
掌握单一重心法等 |
4.5 多设施选址问题与物流网络 |
4.5.1 运输模型法 |
掌握线性规划法 |
4.5.2 多设施选址问题基本问题及物流网络 |
了解多设施选址软件 |
4.5.3 覆盖模型 |
了解覆盖模型 |
第五章 设施布置与设计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的设施布置基本内容了解设施布置原则。全面熟悉四种布置图,了解每种布置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会选择布置方式。全面了解流水线,会利用加权法进行流水线平衡。了解流水线节拍的计算和设计。深刻了解精益生产模式,认识单元的形成,熟悉三种生产线,会根据产品选择生产线并能进行优化设计调整。
教学重点:四种布置图,精益生产模式
表6.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5.1 设施布置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实际流水线优化演练。 |
5.1.1 设施布置的内容 |
掌握的设施布置基本内容了解设施布置原则。 |
5.1.2 设施布置的原则 |
5.2 基本布置类型 |
5.2.1 定位式布置 |
全面熟悉四种布置图,了解每种布置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会选择布置方式。 |
5.2.2 产品原则布置 |
5.2.3 工艺原则布置 |
5.2.4 成组单元布置 |
5.3 流水线平衡与设计 |
5.3.1 流水线相关概念 |
全面了解流水线,会利用加权法进行流水线平衡。了解流水线节拍的计算和设计。 |
5.3.2 流水线平衡 |
5.3.3 流水线设计 |
5.4 单元式布置 |
5.4.1 精益生产与单元式布置 |
深刻了解精益生产模式,认识单元的形成,熟悉三种生产线,会根据产品选择生产线并能进行优化设计调整。 |
5.4.2 单元的形成 |
5.4.3 单元生产线的三种不同类型 |
5.4.4 单元生产线布置与设计 |
第六章 布置技术及应用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会用SLP方法进行工作地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画出平面布置图。会用关系表法,能进行详细布置和机器布置。能对储位进行划分和管理、对不同的货品指派相应的储位,对不同的储位进行相应的观措施,提高空间利用率。
教学重点:SLP方法,关系表法
表7.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6.1 系统布置设计SLP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实际SLP系统布置演练。 |
6.1.1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 |
会用SLP方法进行工作地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画出平面布置图。 |
6.1.2 物流分析之从至表 |
6.1.3 物流相关图 |
6.1.4 SLP相关图技术 |
6.1.5 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
6.2 其他布置方法 |
6.2.1 关系表法 |
会用关系表法,能进行详细布置和机器布置。 |
6.2.2 详细布置设计 |
6.2.3 工作地布置 |
6.2.4 机器布置与二次分配问题 |
6.3 服务设施布置与设计 |
6.3.1 办公室布置 |
能对储位进行划分和管理、对不同的货品指派相应的储位,对不同的储位进行相应的观措施,提高空间利用率。 |
6.3.2 零售店布置 |
6.3.3 其他布置 |
6.4 布置模型与算法 |
在购置软件前此部分内容自学,不做要求。 |
6.5 仿真模型 |
第七章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解库存的涵义和分类;了解库存的功能与库存合理化的内容,了解神经网络方法在库存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掌握库存控制的一般方法(ABC分了法、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掌握经济订购批量的模型及调整的经济订购批量
教学重点:库存的功能、库存控制的一般方法、经济订购批量
表8.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7.1 物料搬运概述 |
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主要教学手段:导入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讨论结果展示。实际物料搬运系统优化与设计。 |
7.1.1 物料搬运的概念 |
了解物料的概念与原则 掌握搬运活性分析方法 |
7.1.2 物料搬运的原则 |
7.1.3 物料搬运活性分析 |
7.2 物料搬运系统 |
7.2.1 物料控制系统 |
了解物料控制系统,熟悉物料搬运方程式。 |
7.2.2 物料搬运方程式 |
7.3 物料搬运的单元化与标准化 |
7.3.1 集装单元化与标准化 |
建立物料搬运单元化理念,重视熟悉标准化,复习码垛和禁锢。 |
7.3.2 包装与单元化 |
7.3.4 集装单元设计 |
7.4 搬运系统分析方法 |
7.4.1 物料的分类 |
了解物料分类与布置,掌握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并在实践中应用。 |
7.4.2 布置 |
7.4.3 移动分析 |
7.4.4 搬运方案分析 |
7.5 搬运系统设计优化与改善 |
7.5.1 搬运系统设备数量的确定 |
能够确定搬运设备数量,做搬运系统的优化。 |
7.5.2 搬运成本优化 |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可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使得课堂与现实更加贴合,激发了课堂的生动性;通过模拟训练使得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体现了理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实行室的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避免了课堂与现实的脱节;通过软件的模拟操作,不但密切了与实际的联系,有可以了解当前的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表9. 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实验要求
序号 |
实验内容 |
学时 |
要求 |
实验类型 |
分组要求 |
必 做 |
选 做 |
演示 |
验证 |
综 合 |
设 计 |
自 主 |
1 |
案例分析(设施选址) |
2 |
√ |
|
|
|
|
√ |
|
|
2 |
案例分析(流水线的平衡和设计) |
1 |
√ |
|
|
|
|
√ |
|
|
3 |
案例分析(布置设计) |
1 |
√ |
|
|
|
|
√ |
|
|
4 |
案例分析(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 |
2 |
√ |
|
|
|
|
√ |
|
|
5 |
案例分析(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
2 |
√ |
|
|
|
|
√ |
|
|
合计 |
8 |
|
|
|
|
|
|
|
|
根据实验性质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3.学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仓储作业与管理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物流工程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既可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也可在实践环节中进行。通过讲述、讲解、解析等主要形式,配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将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讲透。在此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穿插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仓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或案情分析会的形式对案例开展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而掌握货物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演示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用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仓储设施设备,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校内实训室的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理解和掌握设备设施的结构和操作注意事项,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观摩教学法
组织学生到现代化的仓储企业参观,了解现代仓储企业的最新成果及其仓储设施设备、仓储作业各流程,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与工人师傅的直接对话,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职业道德。
5、模拟训练法
主要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进行,利用仓储实训软件,使学生感受仓储的虚拟环境,并对仓储岗位的各流程和对仓储的经营管理进行模拟操作,熟悉仓储的各种流程。
6、实践训练法
物流工程作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组织学生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在专兼职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全程指导下,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零距离”接触岗位和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加快成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仓储经营管理专门人才进程。
7、自主学习法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知识容量和成果的前沿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考试课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1. 理论成绩综合评价: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既考核理论又考核实践占成绩的80%,平时的作业和出勤占20%,总分100分
2. 实验成绩综合评价:课程设计
(三)试题类型及权重
采用设计指导书的形式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
(四)试题目标定位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物流系统规划,搬运系统规划和设施设备规划,以及配送中心规划的能力。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型人才。
三、教材建议
(一)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二)理论体系完善,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举加深学生对物流工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
(五)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得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自学。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和建议
(一)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
(二)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四)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一)多媒体教室的安装及相应配套设施的配备
(二)教室和实训室中网络的连接并保证相应的网速
(三)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比如高质量的期刊网等
(四)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 教材选用
伊俊敏.《物流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二) 参考资料
1. 董千里.《物流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
2. 中国物流网
3. 《物流与采购》期刊
4. 《物流技术》期刊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 编写人 贺国杰
(二) 审核人 于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