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111020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
编 制 李海燕
审 核 于晓胜
制订日期 2016年9月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周二学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第六学期
三、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本课程的类型等内容)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物流管理专业采购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采购与供应的关系,了解利益相关者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能够对战术关系和战略关系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了解电子采购与传统采购的不同并能够进行电子采购;了解采购关系生命周期和关系图谱并能对生命周期进行管理,能够做到合理的库存;能够开发供应商关系并做好相应的关系维护;再次基础上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共采购的流程和国际采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物流领域中的采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将来从事采购助理、采购员、采购经理助理等相关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是该课程的前置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依据采购涉及的关系为中心,以基于目标结果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采购供应关系管理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目标结果的教学模式,以采购涉及的关系为对象,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模块学习内容,按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形成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更好的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拓宽学习渠道。设置多种教学方式,既有课题讲授,也有市场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采购活动,鼓励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
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
五、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设计框架、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本课程设计中按照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力求通过课程安排与教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接受物流技术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物流专业实务运作能力;具有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具备一定的采购分析和业务运作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上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我校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课程以采购业务流程(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和组织教学环节,并围绕预设能力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既注重学生掌握采购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内部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采购与供应关系的定义与分类、关系和过程利益相关者、战术关系中的挑战、战略关系管理、电子采购及其对采购供应关系的影响、采购关系生命周期以及冲突管理、精益和敏捷的关系及企业社会责任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外部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主要包括公共部门采购过程的限制、对等贸易、 外包过程、管理和维持外包关系、 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国际环境中的关系、权力、依赖和多级关系、供应商和关系开发、测量关系和它们的发展等内容。本课程整体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采购实操环节,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本课程课时安排中,总体课时32课时,理论课占24课时,实践课占8课时。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成绩考核过程中强调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20%)+期终成绩(80%)。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学生个体表现和小组团体表现得分各占50%。
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组讨论、课堂问答、实践调研、实训及完成各个项目设计的情况,占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或综合项目,占总成绩的80%。
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占40%,能力素质考核占60%。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学习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老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多样化,教学内容安排上应丰富化。首先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的布局和设施,还要注意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无形会给学生传递一种向上的力量。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竞赛、实地调查、情景模拟、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其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
(二)传授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一方面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进来,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制定教学内容,老师在加以引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业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四)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及时的评价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并能够产生正能量,激励学生参与到以后的课堂中来。而随着学生成功次数的增加,其自信心也会大大提升,对其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不看估量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采购所涉及到的关系的种类及对采购过程本身的影响;使学生掌握采购管理与供应关系管理中的概念、原理及管理方法,能够将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运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关系管理中涉及的对象;掌握各种关系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电子采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战术关系和战略关系管理风险并能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熟悉公共采购的流程和国际采购的注意事项;掌握外包关系管理的各种基础知识;掌握精益和敏捷的相关知识并能做好库存控制。
2.基本技能
(1)能力目标。能区分不同的关系类型;能实施进行电子采购;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评估风险并选择供应商;能进行采购谈判;能管理采购的生命周期;能够开放供应关系并对其进行管理;
(2)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一直倡导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一方面,课堂讲解中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力争深入浅出,使学生获得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突出商科特色。另一方面,通过资料收集、市场调查、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或调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内采购管理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实施采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建议 |
理论 |
实验 |
小计 |
第一章 |
采购与供应关系定义与分类 |
2 |
|
2 |
第二章 |
关系和过程利益相关者 |
1 |
|
1 |
第三章 |
战术关系中的挑战 |
2 |
2 |
10 |
第四章 |
战略关系管理 |
2 |
|
14 |
第五章 |
电子采购对关系的影响 |
2 |
2 |
8 |
第六章 |
生命周期与冲突管理 |
1 |
|
1 |
第七章 |
企业社会责任 |
1 |
|
1 |
第八章 |
精益和敏捷的关系 |
1 |
|
1 |
第九章 |
供应商评估 |
1 |
|
1 |
第十章 |
供应商评估的有效性 |
1 |
1 |
2 |
第十一章 |
公共部门采购过程的限制 |
1 |
|
1 |
第十二章 |
对等贸易 |
1 |
|
2 |
第十三章 |
更换供应商的风险与成本 |
1 |
1 |
2 |
第十四章 |
外包过程 |
1 |
1 |
2 |
第十五章 |
管理和维持外包关系 |
1 |
|
1 |
第十六章 |
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 |
1 |
1 |
2 |
第十七章 |
国际环境中的关系 |
1 |
|
1 |
第十八章 |
权力、依赖和多级关系 |
1 |
|
1 |
第十九章 |
供应商和关系开发 |
1 |
|
1 |
第二十章 |
测量关系和发展 |
1 |
|
1 |
合计 |
24 |
8 |
32 |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关系定义与分类
基本要求:掌握关系的分类、关系的定义与相互的区别;理解关系区分并不是特别严格。
教学重点:关系定位的基础
表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本课程使用的核心术语 |
掌握本门课程核心属于的基本概念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买方/卖方关系图谱 |
掌握关系的分类 |
第三节 定义并区分不同的关系 |
掌握关系的定义与相互的区别、理解关系区分并不是特别严格的 |
第四节 供应定位模型 |
掌握关系定位的基础 |
第二章 关系和过程利益相关者
基本要求: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理解典型的利益相关者
教学重点:利益相关者的种类
表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
了解利用相关者的定义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外部客户利益相关者的典型需求 |
了解外部客户的定义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可能需求 |
第三节 内部非技术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了解内部非技术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其类型 |
第四节 技术专家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了解技术专家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其需求 |
第五节 内部供应商利益相关者 |
了解内部供应商利益相关者及其选择和支付模型 |
第六节 外部供应商利益相关者 |
了解外部供应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其采购过程的利益关系 |
第三章 战术关系中的挑战
基本要求:了解关系的类型、风险管理的步骤;掌握供应商偏好检验的方法;掌握卖方对关系的看法。
教学重点:卖方对关系的看法,包含供应商偏好模型、吸引力与相关价值四个象限的内容。
表4.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战术关系的风险和挑战 |
了解供应商合作时最能反映采购组织商业目标的关系类型,理解战术关系分析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卖方对关系的看法 |
掌握供应商偏好模型、吸引力与相关价值四个象限的内容。 |
第三节 市场管理矩阵 |
了解市场管理矩阵 |
第四节 战术关系的挑战 |
了解低风险和高价值的战术利润产品 |
第五节 改进不利的战术局势 |
了解改进不利的局势的战术 |
第六节 基本风险管理程序 |
了解基本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四章 战略关系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外包关系、战略联盟关系、伙伴关系和共同命运关系;理解沟通的重要性;了解选择战略供应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选择战略供应商
表5.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战略关系的风险和挑战 |
了解外包关系、战略联盟关系、伙伴关系和共同命运关系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战略关系的相互作用 |
了解战略关系相互作用的基础 |
第三节 供应关系中透明沟通的重要性 |
了解供应关系中透明沟通的重要性 |
第四节 战略供应关系中的人员和沟通 |
了解由于不良沟通导致关系恶化出现的后果 |
第五节 选择战略供应商 |
了解选择战略供应商的程序 |
第五章 电子采购及其对采购供应关系的影响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采购的定义及供应商视觉的电子采购;了解电子采购工具及关系各类型;了解电子采购工具的不利状况
教学重点:电子采购工具与关系的匹配;供应商如何看待买方;供应商如何看待电子采购。
表6.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什么是电子采购? |
掌握供电子采购的定义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电子采购工具 |
了解电子采购工具 |
第三节 电子采购工具与关系类型的联系 |
掌握电子采购工具与关系的匹配 |
第四节 电子采购工具和不利状况 |
了解电子采购工具的不利状况 |
第五节 电子采购——供应商视角 |
掌握供应商如何看待买方;供应商如何看待电子采购 |
第六章 采购关系生命周期以及冲突管理
基本要求:掌握采购关系生命周期的定义和阶段;掌握各种采购关系中的表现;掌握解决冲突的流程;了解采购关系生命周期的位置;了解采购终止的原因
教学重点:采购关系生命周期关系图谱;解决冲突的流程
表7.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采购关系生命周期 |
掌握采购关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了解采购关系生命周期的关系图谱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
第二节 了解你在采购关系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
了解采购关系生命周期中所在位置的关系 |
第三节 商业关系中冲突的作用 |
掌握各种采购关系中的表现 |
第四节 解决采购关系中的冲突 |
掌握解决冲突的流程 |
第五节 采购关系终止的原因 |
了解采购关系终止的原因 |
第七章 企业社会责任
基本要求: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了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都关系的影响。
教学重点: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大方面
表8.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 |
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 |
了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 |
第三节 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对关系的影响 |
理解企业社会责任都关系的影响 |
第八章 企业社会责任
基本要求:了解传统制造和精益制造;了解精益供应的概念;了解敏捷供应的概念。
教学重点:精益供应和敏捷供应对库存控制的影响
表9.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传统制造原理和精益敏捷原理的比较 |
了解传统制造和精益制造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评价精益供应观点 |
了解精益供应的概念 |
第三节 评价敏捷供应理念 |
了解敏捷供应的概念 |
第九章 供应商评估
基本要求:了解授予合同的概念;了解供应商评估目标和评估过程;理解内部供应商对外部供应商的影响
教学重点:供应商等级评定
表1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术语和定义 |
了解授予合同的概念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供应商评估目标 |
了解供应商评估目标 |
第三节 供应商评估过程 |
了解供应商评估过程 |
第四节 内部供应商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的影响 |
理解内部供应商的影响力 |
第十章 评价供应商评估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了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都关系的影响。
教学重点: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大方面
表11.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采购组织进行供应商评估的成果 |
了解供应商评估带来的收益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供应商对供应商评估的看法 |
了解供应商对供应商评估看法的因素 |
第三节 供应商评估对关系发展的影响 |
理解评估对买卖双方关系发展的影响 |
第十一章 公共部门采购过程的限制
基本要求:了解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了解公共部门能够使用的采购途径,掌握四种程序三个工具;了解符合于违反现有法规的情况。
教学重点:四种程序三个工具
表1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公共部门过程与私营部门过程的对比 |
了解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组织能够使用的采购途径 |
了解公共部门能够使用的采购途径,掌握四种程序三个工具 |
第三节 符合和违反现有法规的情况
|
了解符合于违反现有法规的情况 |
第12章 对等贸易
基本要求:了解对等贸易的概;了解对等贸易对采购过程的影响因素;了解对等贸易政策。
教学重点:对等贸易的核对清单
表1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对等贸易的概念 |
了解对等贸易的概念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对等贸易对采购过程的影响 |
了解对等贸易对采购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对等贸易政策
|
了解对等贸易政策 |
第十三章 更换供应商的风险与成本
基本要求:了解更换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风险;了解减少更换供应商的影响;掌握成本构成。
教学重点:引入成本;学习曲线成本
表14.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识别更换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风险 |
了解更换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风险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更换成本 |
掌握成本构成 |
第三节 减少更换供应商的影响 |
了解减少更换供应商的影响 |
第十四章 外部过程
基本要求:了解了解服务合同、转包和外包的定义;掌握组织外包的原因、范围和过程;理解组织内包的原因
教学重点:英国目前的立法和判例法对外包过程的影响
表15.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服务合同、转包和外包 |
了解服务合同、转包和外包的定义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组织为什么要外包 |
掌握组织外包的原因 |
第三节 组织外包什么 |
掌握组织外包的范围 |
第四节 外包过程 |
掌握外包的工作过程 |
第五节 英国目前的立法和判例法对外包过程的影响 |
了解立法对外部的影响 |
第六节 为什么有些组织内包? |
了解组织内包的原因 |
第十五章 管理和维持外包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外包程序;了解合同期间的五个阶段;了解外包成本的表现形式;理解关系图谱中存在的外包关系;了解外包中在提供和接受服务的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外包成本的表现形式
表16.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外包部门之间关系的不同 |
了解外包程序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合同期间组织的目标 |
了解合同期间的五个阶段 |
第三节 典型的外包成本和收益 |
了解外包成本的表现形式 |
第四节 外包绩效测量 |
了解外包绩效的测量标准 |
第五节 关系图谱中的外包关系 |
理解关系图谱中存在的外包关系 |
第六节 外包服务时关系的变化
|
了解外包中在提供和接受服务的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
第十六章 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
基本要求:掌握各种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或收益。
教学重点: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
表17.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文化对供应链关系的影响 |
掌握各种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对关系的影响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来自文化的冲突和收益
|
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或收益 |
第十七章 国际环境中的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与国际供应商存在的问题;了解保护国际采购和销售组织的地位的方法;了解跨国企业使用其势力的方法;了解跨国采购双方各自的获利。
教学重点:保护国际采购和销售组织的地位
表18.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与国际供应商保持关系 |
了解与国际供应商存在的问题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己的地位 |
了解保护国际采购和销售组织的地位的方法 |
第三节 跨国企业及其势力的使用 |
了解跨国企业使用其势力的方法 |
第四节 跨国企业为彼此带来的利益 |
了解跨国采购双方各自的获利 |
第十八章 权力、依赖和多级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分级的概念;了解供应商基地分级的优势;了解供应链的主导者会决定发生的情况;理解注意降低风险和对供应商的依赖。
教学重点:分级控制
表19.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分级的概念 |
了解分级的概念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供应商分级的优点 |
了解供应商基地分级的优势 |
第三节 控制分级的供应基地 |
了解供应链的主导者会决定发生的情况 |
第四节 供应关系中的依赖性 |
理解注意降低风险和对供应商的依赖 |
第十九章 供应商和关系开发
基本要求:了解了解供应商开发、供应商关系管理、关系开发商的定义;了解供应商开发的原因;理解关系开发与供应商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案例分析
表2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一节 供应商关系开发定义 |
了解供应商开发、供应商关系管理、关系开发商的定义 |
主要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社会调研 |
第二节 供应商开发的例子 |
了解供应商开发的原因 |
第三节 关系开发机会的例子
|
理解关系开发与供应商开发的意义 |
第二十章 测量关系和它们的发展
基本要求:掌握关系测量的原因、测量的原则和测量收益;了解供应商会测量的内容;了解测量因素和测量方式;了解采购方与供应方的满意模型。
教学重点:买方——卖方满意度模型
表21.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 |
目标要求 |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二节 评估供应商如何看待与买方的关系 |
了解供应商会测量的内容 |
|
第三节 测量供应商绩效的举例 |
了解测量因素和测量方式 |
第四节 关系测量实例 |
了解采购与供应方的满意模型 |
(二)实验课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对于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本科教育中学以致用的教学理论。
表22. 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实验要求
序号 |
实验内容 |
学时 |
要求 |
实验类型 |
分组要求 |
必 做 |
选 做 |
演示 |
验证 |
综 合 |
设 计 |
自 主 |
1 |
市场管理矩阵分析讨论 |
2 |
√ |
|
|
√ |
√ |
|
√ |
|
2 |
模拟网上采购 |
2 |
√ |
|
|
√ |
√ |
|
√ |
|
3 |
模拟供应商谈判 |
1 |
|
|
|
|
|
|
|
|
4 |
模拟市场供应商选择更换 |
1 |
√ |
|
|
|
√ |
|
√ |
|
5 |
模拟市场感受外包业务 |
1 |
√ |
|
√ |
|
√ |
|
√ |
|
6 |
案例分析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 |
1 |
|
|
|
|
|
|
|
|
合计 |
8 |
|
|
|
|
|
|
|
|
根据实验性质在在要求和实验类型的相应栏内划“√”。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本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授课。教学组织设计: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采购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趋势,掌握采购管理的整个流程和环节,通过采用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小组协作、市场调查、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其亲身实践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采购管理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采用边教边学边做、以采购管理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高技能应用性训练为主。
案例讨论:结合课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业设计:通过调查实际企业的采购流程,结合自身所学为企业出谋划策。
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采购谈判中的双方,学会如何利用谈判的技巧为自己一方赢得利益。
教学游戏:对采购管理中的各项决策运作进行练习,给出企业在采购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决策。
课堂讲授: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要点讲解、案例分析、难点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学生自学是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消化吸收应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考核: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运用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考核与评价建议
(一)考核性质 考试
(二)考核方式、分制及解释
1.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撰写调研报告相结合。
2.平时考核(5%) 依据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得分
3.实验考核(15%) (1)实验一 市场管理矩阵分析讨论 (2%)
(2)实验二 模拟网上采购(2%)
(3)实验三 模拟供应商谈判(3%)
(4)实验四 模拟市场供应商更换选择(2%)
(5)模拟市场感受外包业务(3%)
(6)案例分析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3%)
4.期末考核方式:撰写调研报告(80%)
考试内容:查找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以生活中的企业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要求题目要新颖,围绕企业采购流程,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调研报告要求论点突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不能完全照搬网上查找的资料,要结合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建议
(一)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翻译.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1
(二)参考的教学资料:
1.李恒兴,鲍钰.采购管理(第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9
2.董千里,采购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1
3.中国政府采购网
4.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和建议
(一)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 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采购管理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三)软件环境:不断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的软件环境,引进一些采购管理软件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采购软件模拟条件。同时加强实训指导书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成为真正能指导学生的指南。
(四)硬件环境:希望能够加大对硬件实训内容的建设,例如可以利用校内超市加强实训,为学生提供校内亲身参与采购管理工作的环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五、教学必需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为了实现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各学习情境对场地与设施提出了不同要求。对学习场地的要求主要是实习见习企业、电子图书阅览室、物流模拟实训室。
第五部分 附录
一、课程教材
(一)教材选用
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翻译.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1
(二)参考资料
1.李恒兴,鲍钰.采购管理(第2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9
2.董千里,采购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1
3.中国政府采购网
4.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二、课程标准编写人和审核人
(一)编写人:李海燕
(二)审核人:于晓胜